我们该怎样对抗感染性疾病?
来源:山东省心功能研究会 作者:高海青 日期:2020-02-14
我们该怎样对抗感染性疾病———团结起来,共同抗疫,夺取人类保卫战最后的胜利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高海青
人类同致病微生物的战争一直就没有停止过。但是随着抗菌素、抗病毒类药品的普遍应用,临床发现这些药品已经不像当初应用时那样神奇有效了。而每当人类研发出更加有效、更加敏感的药品时,我们却悲哀地发现,奇迹不在出现,人类抵御病原微生物的防线一次次被突破而被迫后移。如何在构筑防线的同时,让人类更好地同致病微生物抗争,本文从新的视角揭示了中西医、中西药协同作战的思路。
一、抗微生物药物与感染性疾病无尽的抗争
致病微生物无时不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青霉素的问世,开创了人类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新纪元。自此,一场抗微生物与感染性疾病的战争打响了,而且再也没有停止过。特异性、敏感性、专一性预防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西药文化已经从医学、药学专业得到社会认可。而医疗实践中由于人们滥用抗菌素和抗病毒药物所导致的细菌、病毒的耐药性提高和自身变异,给人类治疗感染性疾病提出了新挑战。于是人们就开始研发更新、更敏感的药物与其对抗。人类与致病微生物就这样“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周而复始地变化着。可悲的是,在这场无声无息的战争中,人类从未彻底胜利过。
二、感染性疾病治疗的核心是病原体还是抵抗力
感染性疾病是涵盖所有致病微生物包括致病病毒,通过不同方式引起人体感染并出现相应临床症状的疾病。它不仅包含传统的传染病和非传染性疾病、有明确病原体感染和病原体不明感染的引起疾病,而且包括了一般情况下对健康人并无危害的条件致病菌的感染。这次在湖北武汉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尽管目前这场战争尚未结束,还有许多未知数没有解开,但随着疾病的不断演变和我们对疾病不断地认识,这些已足够引起我们在今后工作策略中,如何面对突发疫情和与人民生命健康息息相关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方面认真反思。
感染性疾病实际上包含了矛盾的两大方面,即病原体的感染和机体的抵抗力。病原体有强弱之别,机体的抵抗力也同样存在强弱之分。感染之所以发生,与病原体和机体的抵抗力矛盾相互转化息息相关,因而对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也应从这两方面的相互转化入手。西医药之所以在近代迅速崛起,几乎在抗感染方面一统天下,与西方医药学对病原体的试验阐述和药物科学研发几近完美密不可分。切断疾病发生的源头,消除和杀灭致病原,采取综合治疗措施,保护靶器官,使疾病尽快痊愈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根本。但是人们在长时间的观察中发现,抗菌素、抗病毒药品并不像当初发现应用时那样神奇有效了。在许多感染性疾病中,原来有效的药品已经渐渐失去了效果,致病的外因越来越难以消除。这就迫使人类需要研制更加有效、敏感的药物。但是人们又发现,人类对抵御病原微生物的防线又一次后移了。以万古霉素为例,已经在医院内发现了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由于病毒的不断地演化和变异,能供我们临床使用的特异性抗病毒药物越来越少。时代和形势要求我们要根据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不断研发和创新,研制出新的特异性抗微生物药物,供人类使用。面对这样的现实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新思路。
在传统的感染性疾病治疗中,西医药占据了消除致病微生物的制高点,成为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主要手段。而以提高机体抵抗力和修复力见长的中医药文化被冷落或挤出抗感染治疗的主阵地。但随着致病菌耐药性逐渐增强,西医的传统治疗优势得到一定的限制情况下,以提高免疫力为前提的综合治疗治疗措施,日益得到重视。
三、抗SARS、抗艾滋病,抗新冠状病毒肺炎给人们的教训和启示
在2003年突如其来的SARS疫情面前,由于没有治疗的特效药物,我们采取了对症治疗和保护靶器官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挽救了大批生命,使绝大部分病人康复,使人们看到了战胜SARS的希望,增强战胜疾病的勇气。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是,人们在“敌情”不明、没有特效药物的情况下,自觉不自觉地启动了中西医整体治疗的方案。事实证明,中医药在SARS治疗中功不可没,而中医药的治疗也正是从人体的抵抗力和修复力入手,来抗击感染性疾病的。另一方面,大家都知道艾滋病的治疗是一场持久战。艾滋病毒不断变异,人类尚无法研制出针对所有艾滋病毒的特异性疫苗和有效的治疗药物。而华裔学者何大一的鸡尾酒疗法也正是因为对症医治而享誉世界。而这些,都为人类对抗感染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今天,我们万众一心抗击新冠状病毒肺炎的关键时刻,中西医结合组合拳一定会再次发挥作用,帮助我们人类战胜病魔。
四、感染性疾病的内因和外因
从感染性疾病的内外因看,外因往往是特异的,即便是多种致病微生物的联合侵袭,这些外因也是可以最终确定的。但内因却多是整体的,它不仅仅限于免疫力的问题,还包括多系统、多器官的生理正常代谢,这就对抗感染整体用药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提高机体抗损伤能力和修复能力与提高机体免疫力具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后者是仅对免疫系统而言;而前者不仅包括免疫系统,还包括机体各系统和各器官的机能。各系统和各器官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共同参与人体功能的调节。一旦形成感染后,致病微生物必然对相应的系统器官造成损伤。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主要侵袭的器官是肺,肺组织的严重损伤和衰竭必然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影响其他系统和器官,最终导致治疗的失败,造成致残率和死亡率增高。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反复强调在治疗感染性疾病中应有整体观念理论的依据所在。分析感染性疾病的内外因,我们不难得出结论,提高机体抗损伤能力、修复机体损伤的药物很可能是来自博大精深的中医药宝库。特别是在机体的康复关键时刻更是如此。应用调节人体整体机能的基础药品,结合特异性抗菌素和抗病毒药物,将会成为人类与致病微生物战斗的有力武器。
五、协同作战应该是感染性疾病治疗的新思路
提到新思路,说到底,还是一个中西医结合的问题。中西医结合提倡几十年来,一个长期困扰的症结是如何实践的问题:是西药配中药还是中药配西药;是西医的诊断方法配合中医药治疗方法,还是中医的诊断方法配合西医的诊断方法;是西医配中医还是中医配西医等等。中西医结合是一种提法还是一种文化,这是医疗界不可回避而必须回答的问题。而治疗感染性疾病采用基础药与抗菌素、抗病毒药协同用药的观念,通过这次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教训,应该被广大的临床医生所认识。
从中药中选择强有力的药物用于抗感染和抗病毒是完全可行的;但选择出没有毒副作用、生物活性物质含量高、能显著调节免疫功能又能提高机体抗损伤能力、提高机体修复能力、改善微循环等多方面整体调节机体能力的药物是抗感染和抗病毒用药的关键。临床实践已经证明如灵芝,虎杖,人参等传统中药具备这样的功效。在有可能的情况下也可以适当服用一些富含硒、锌、锗等元素的食品,这些对维护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帮助的。但是人们需要用科学的方法来重新认识界定这些中药的功用。中药新用,中西医结合,特别是在特异性抗感染和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基础用药,可能是新时期临床医疗创新的课题之一。
如果把合理特异性使用抗菌素和抗病毒药物、提高机体抵抗力和修复力比做两条腿,只有两条腿一起走路,才能一起发挥功效,不仅能治愈人类所遭遇的突发性感染性疾病,也会构筑好自身的防线,我们才不会在致病微生物面前节节败退。
作者简介:

高海青,山东省心功能研究会党支部书记,山东省卫生保健协会会长;山东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原副院长; 山东省心血管蛋白质组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学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矿与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无创心功能研究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学会心脑血管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脑血管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特邀评审专家。《中华老年医学杂志》副主编,《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常务编委,《山东医药》内科编委会副主任,《中华骨矿盐与骨质疏松杂志》、《国际心血管病杂志》、《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等杂志编委,《Proteomics》、《J Cardiovasc Pharmacol》、《Int J Cardiol》等杂志评审专家。
相关文章